新闻动态

清除闽系势力,细说一九二二年南下护法舰队的内部权力纷争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南下的那支护法舰队,其实就是第一舰队里的大部分船只。那时候,第一舰队的头儿林葆怿也跟着一起南下了,他一共带了十一艘军舰。这里面,有巡洋舰两艘,海圻和海琛,特别是海圻舰,它是全国个头最大的军舰;还有肇和这艘练习舰,装备是最新的;飞鹰驱逐舰呢,跑得最快,这四艘军舰,就是整个舰队的主力军。除此之外,还有三艘炮舰,它们分别是永翔、永丰、楚豫。鱼雷舰也有两艘,同安和豫章。再加上一艘福安运舰,和一艘舞凤座驾舰,一共十一艘,这战斗力也是挺强的。

说到那天船上的人员情况,福建的官兵数量最多,但说起掌权的人,广东人就更有优势了。就拿那南下的十一艘军舰来说吧,海军的头儿程璧光,还有海圻舰的舰长汤廷光,海琛舰的舰长程耀垣,永翔舰的舰长潘文治,全都是广东人。反过来,海军司令林葆怿,肇和舰的舰长林永谟,还有其他那些舰的舰长,都是福建人。唯一一个例外是同安舰的舰长温树德,他是山东人。剩下的那些高级军官和士兵里头,福建人占了六成多,广东人连一成都不到,剩下的三成左右就是其他地方的人了。在程璧光当海军头儿那会儿,因为船上的人都被广东人的那股子革命劲儿给影响了,所以大家都特别团结,互相帮助,船上也没啥小团体之分。

程璧光遭暗杀离世后,舰队里头慢慢出现了好几个小团体。有的按地域划分,像福建的老乡们抱成一团,其他省份的人也跟着各自组队。还有的按校友关系拉帮结派,烟台、马尾、广东这些海军学校的校友们,一个个界限分明。后来,林葆怿当上了海军部长(之前叫海军总长),他手下的海军司令位置就让给了肇和舰长林永谟,福建的小团体就开始壮大起来。为了把权力抓得更牢,他们先把不是福建人的舰长程耀垣调到了两广盐运使署,去管盐务缉私,虽然换了地方,但手下有缉私队伍和军舰,权力大了不少,收入也涨了,程耀垣也挺乐意。这样一来,海琛舰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,福建人就赶紧补上自己的人。没过多久,海圻舰长汤廷光也被提拔成了海军部长,那时候局势乱得很,他还短期当过广东督军和省长。他这一走,海圻舰长和海军部长的位置又空了,福建人当然又是一股脑儿地补上。到这时候,北洋舰队里福建人已经说了算了,势力大得很,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团体。

福建那边的势力把控了整个舰队后,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基本不理不睬,甚至还跟其他军阀联手,白白花了广东大堆钱,那时候大家都管他们叫“古玩”。所以,孙中山先生下定决心要整改舰队。那时候广东有两支舰队,一支是北洋舰队,归总统府直接管,另一支是江海防舰队,归广东省长公署管。一九二二年春天,孙中山先生把江海防司令陈策、北洋舰队同安舰的舰长温树德、长洲要塞司令马伯麟他们都叫来,让他们负责整改:(1)提拔山东、广东还有其他省的官兵,把福建籍的官兵都清了。(2)让广东江海防司令部的各艘军舰用武力解决北洋舰队,同时让舰上不是福建籍的官兵在里面配合行动。(3)长洲炮台用大炮逼着海圻、海琛、肇和这三艘主力舰,看着它们重新编队。

搞定部署后,大概在四月底的一个周日,本来舰上官兵都能上岸休息,但这次只让福建的官兵上了岸。其他地方的官兵呢,同安舰的舰长温树德早就跟他们打好招呼了,说让他们留在船上,到时候一起起义。另一边,江海防司令陈策也给江防舰分了任务,让他们去攻击北洋舰队。等起义的人把各自船上的武器都拿到手,把炮位都控制住后,江防舰的官兵就迅速上了北洋舰,掌控了全局。然后,他们把所有福建籍的官兵都集中起来,送回了岸上。

在那十一艘军舰里头,就海琛舰没被咱们拿下。为啥呢?因为这艘舰上的船员全是福建人,他们平时就像个小团体似的,防得跟铁桶一样。其他军舰一看,直接动手开打,海琛舰也不含糊,炮火连天就给顶回去了,根本没法靠近。没办法,咱们最后用长洲炮台的大炮,朝着海琛舰周边轰了两炮,一炮打在船头前头,一炮落在船旁边。海琛舰一看,外面没人帮忙,炮台又那么猛,知道顶不住了,只好挂起白旗投降。这下,江防的军舰都靠过来,把人一拥而上给占了。北洋舰队的控制权,就这么从福建那帮人手里抢过来了。我呢,是负责去夺海琛舰的那一拨儿的。海琛舰投降后,我就跟十几个长官留在船上,日夜守着。那天晚上,我亲眼瞧见有人接命令上舰,打开底舱的几个储藏室,搬东西呢。行李一件件往外运,小火轮来回跑了两趟才搬完,你说这得有多少行李!听说这些行李里头都是闽系那些高官藏的宝贝,觉得海琛舰最安全。至于后来这些行李咋处理了,是还给被开除的闽系官员了,还是被人私分了,那我就不清楚了。

舰队闹革命成功后,孙总统就让温树德当上了海军的头儿,还给各艘大船的船长都换了新领导:海圻号先是温树德自己管着,后来又交给了吴梓馨。海琛号则是吴梓馨先管,后来何翰澜顶上,这何翰澜虽然是广东人,但跟温树德是老搭档了,关系铁得很,所以行动上都听温树德的。肇和号给了田士捷,飞鹰号则是温树德推荐的老同学何翰澜。同安号是赵梯昆,豫章号是欧阳格,欧阳格是江西人,是参谋总长李烈钧推荐的。剩下的永翔、永丰、楚豫、福安、舞凤这几艘船的船长,都是陈策在广东江防那边挑出来升上来的:永翔号是丁培龙,永丰号是冯肇宪,楚豫号是招桂章,福安号是林若时,舞凤号是袁良骅。原先的楚豫号船长潘文治也是广东人,可他平时老爱拍福建人的马屁,整天福建话挂在嘴边拉拢关系。所以这回大换血,没叫他参与,就怕他把事儿提前给泄露出去,潘文治的楚豫号船长职位也就这么没了。

温树德当上司令后,就想着扩充自己的小圈子,他利用司令的大权来调配人手。所有军舰上的官兵,都得由他来亲自指派,舰长们对自己船上的人员没法做主。所以,除了那些老船员,新加进来的,全是他的亲信、老乡或者同学。说到广东籍的官兵,老的都被提拔了,但新来的一个广东人都没有。特别是永翔和永丰两艘军舰,他更是别有打算。永翔舰上,除了舰长丁培龙,就只剩一个书记和一个勤务兵是广东人,其他的都是温树德特意挑的人,他就是想孤立舰长,好让自己来控制这艘船,当成自己的专车。但永丰舰上广东人就多了,舰长冯肇宪,大副梁文松、二副胡应球,还有二管轮梁大顺、三管轮谢羲琴、副电官陈某、书记史某,再加上十多个水兵,都是广东人。当然,也有两个外省的头目,帆缆军士长崔锦蒙和枪炮军士长刘殿臣,他们跟广东人相处得挺好。这么安排,温树德就是想把不是自己的人聚在一块儿,方便以后对付他们。这两艘军舰的人员调配,明显是经过精心策划的。

事情后来的走向显示,永翔舰上的船员没让舰长丁培龙回去,而是自个儿偷偷跑了,还投靠了敌人。另一边,永丰舰上的全体将士一直支持孙中山先生,直到北伐军回头打敌人失败,他们才离开军舰。原本温树德想借着这个机会排除异己,没想到这却变成了孙中山先生遇险时,平定叛乱、打击敌人的一个重要战场。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